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氣候變遷法
Climate Change Law 
開課學期
104-2 
授課對象
法律學院  法律學系  
授課教師
葉俊榮 
課號
LAW3355 
課程識別碼
A01 3903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6,7(13:20~15:10) 
上課地點
法2201 
備註
總人數上限:12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42LAW3355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自1980年代開始,氣候變遷即躍上國際舞台,成為國際社會關切的重要環境議題之一。晚近以來,氣候變遷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影響,已經到了無法忽視的程度。如何減緩及調適氣候變遷的負面效應,成為國際社會今後必須共同努力的目標。能否成功因應氣候變遷挑戰的關鍵,不僅在於科學與技術,更需要良好的法律與政策,引導「氣候變遷治理」。
氣候變遷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嶄新議題。氣候變遷具有「時空大尺度」的特殊性。在時間尺度上,氣候變遷的特色是累積性與延續性;在空間尺度上,氣候變遷是跨國界的議題,也會對各個區域、國家、地方造成不均的衝擊。此外,氣候變遷更是個跨科界(interdisciplinary)而無所不包的議題,科際整合的色彩相當濃厚。這些特性都是因應氣候變遷所不能忽略的關鍵,也正是這些特質使得氣候變遷成為全新的特殊議題,而傳統的法律與政策的框架,顯然不足以應付這項挑戰。如何建構一套適切的氣候變遷法學,是本課程著眼的核心問題。
2015年12月,全球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在法國巴黎進行《氣候變化綱要公約》第21屆締約方大會(COP21),最終通過了《巴黎協議》(Paris Agreement),以接替即將於2020年到期的《京都議定書》,期望將全球暖化限制在2℃以內。《巴黎協議》要求世界各國都對減碳和調適等行動作出貢獻,也採取截然不同於《氣候變化綱要公約》和《京都議定書》的制度設計,儼然是新一代的氣候變遷法。《巴黎協議》的通過,對於世界、對於台灣、對於氣候變遷法學而言都深具意義。
本課程以授課教授的著作為主要教材,與修課同學共同探討氣候變遷的法學、制度與議題;同時也將關心與時俱進的國際及國內氣候變遷治理動態,為本課程注入活力、彰顯社會關懷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由全球治理(global governance)、政策工具(policy instruments)、關鍵議題(targeted issues) 、制度規範(norms)等四個面向為主軸切入,思考氣候變遷法學的建構。首先思考權力角力的國際舞台上,氣候變遷議題的發展脈絡以及所面臨的問題;其次探討氣候變遷相關的重要政策工具,包含經濟誘因工具、環境影響評估、環境責任法制等,分析其利弊得失;接著關切幾個與氣候變遷休戚與共的重要議題,包含能源、貿易、人權與正義、自然災害、調適與財務等等;最後進入制度與規範面,從立法政策與司法部門,以及法律原則與國際法,分別探討傳統法律架構面臨何等衝擊,以及應該如何作調整。 
課程要求
本學期以指定閱讀為教學與討論之基礎資料,修課同學必須研讀當週章節及指定之影片或其他參考資料。
本課程將安排學生於第3週或第4週進行氣候變遷相關議題的分組,並於第16週及第17週針對個別議題進行分組報告。
本課程亦相當鼓勵修課同學積極參與:(1)延伸閱讀,(2)課堂或線上討論,(3)撰寫每週評論。
本課程以期末考及課程參與為主要評分方式。但學生亦得經授課教師的同意,撰寫期末報告以代替期末考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上課教材:
葉俊榮(2015)。《氣候變遷治理與法律》。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。

推薦延伸閱讀或參考書籍:
葉俊榮(編)(2014)。《氣候變遷的制度因應:決策、財務與規範》。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。
葉俊榮(1999)。《全球環境議題:臺灣觀點》。臺北:巨流。
葉俊榮(2010)。《環境政策與法律》,二版。臺北:元照。
葉俊榮、姜皇池、張文貞(編)(2010)。《國際環境法條約選輯與解說》。臺北:新學林。
施文真(2013)。《WTO、氣候變遷與能源》。臺北:元照。
林春元(2012)。《超越內國行政法與國際法:氣候變遷全球行政法的演變、形貌與影響》,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博士論文(未出版),臺北。
安東尼.紀登斯(Anthony Giddens)著,黃煜文、高忠義譯(2011)。《氣候變遷政治學》。臺北:商周。
Naomi Klein(著),林鶯(譯)(2016)。《天翻地覆:資本主義 vs. 氣候變遷》。時報出版。(原文:Naomi Klein (2014). This Changes Everything: Capitalism vs. The Climate.)
David J. C. Shearman & Joseph Wayne Smith (2007). The Climate Change Challenge and the Failure of Democracy. 
參考書目
上課教材:
葉俊榮(2015)。《氣候變遷治理與法律》。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。

推薦延伸閱讀或參考書籍:
葉俊榮(編)(2014)。《氣候變遷的制度因應:決策、財務與規範》。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。
葉俊榮(1999)。《全球環境議題:臺灣觀點》。臺北:巨流。
葉俊榮(2010)。《環境政策與法律》,二版。臺北:元照。
葉俊榮、姜皇池、張文貞(編)(2010)。《國際環境法條約選輯與解說》。臺北:新學林。
施文真(2013)。《WTO、氣候變遷與能源》。臺北:元照。
林春元(2012)。《超越內國行政法與國際法:氣候變遷全球行政法的演變、形貌與影響》,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博士論文(未出版),臺北。
安東尼.紀登斯(Anthony Giddens)著,黃煜文、高忠義譯(2011)。《氣候變遷政治學》。臺北:商周。
Naomi Klein(著),林鶯(譯)(2016)。《天翻地覆:資本主義 vs. 氣候變遷》。時報出版。(原文:Naomi Klein (2014). This Changes Everything: Capitalism vs. The Climate.)
David J. C. Shearman & Joseph Wayne Smith (2007). The Climate Change Challenge and the Failure of Democracy.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02/22  緒論
氣候變遷法的分析架構:全球治理、政策工具、關鍵議題、制度規範 
第2週
02/29  (和平紀念日補假) 
第3週
03/07  第一章
氣候變遷的形貌與內涵:科技、治理與法律 
第4週
03/14  第二章
氣候變遷的全球治理 
第5週
03/21  第三章
氣候變遷的市場機制與管制 
第6週
03/28  第四章
氣候變遷的責任承擔 
第7週
04/04  (清明節停課) 
第8週
04/11  第五章
氣候變遷的影響評估 
第9週
04/18  第六章
氣候變遷的能源課題 
第10週
04/25  第七章
氣候變遷與國際貿易的規範競逐 
第11週
05/02  第八章
氣候變遷下的人權課題與災害防救 
第12週
05/09  第九章
氣候變遷的調適與財務機制 
第13週
05/16  第十章
氣候變遷的立法模式與組織規劃 
第14週
05/23  第十一章
氣候變遷的司法實踐 
第15週
05/30  第十二章
氣候變遷下的法律原則與規範變遷 
第16週
06/06  分組報告一 
第17週
06/13  分組報告二 
第18週
06/20  (期末考週)